“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新疆,看见基层工作的极端困难
欧洲金靴金靴炮打鼕宫2024年10月09日16:29
文/欧洲金靴
近来在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连续接触了好几位基层干部,对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南疆少数民族“浓度”比北疆更高)的一些情况有了更深一层认识,许多事情真的是大出所料。
先说一点:当前新疆抵御和整治“三股势力”的压力依然非常大,直到现在其实依旧暗流涌动。
就在村镇一级的基层单元内,都仍然会时有查出诸如“地下组织”的事端,背后细细一查都有境外势力的影子。
所以到现在,包括我们走过的库车、叶城、喀什等枢纽性城市中,荷枪实弹的警员还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乡镇一级的村民出远门必须在村委会报备,弦是一分钟不敢松。
根据走访的反馈,相比于2016-2021那五年的强力,现在的新疆已经温和了许
多,但是第一:这是建立在此前反恐稳疆工作确实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第二,实际上当前也是“外松内紧”,最下沉基层边陲的地带,清扫三股势力的压力一点没有放松。
就说一个我听到的例子,喀什地区某县(哪个县并不难查),过去数年连续倒台多位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等县委班子核心成员级别的干部,其中数人就涉及三股势力..
新疆体制内的“两面人”肃清工作从来就没有、未来也绝对不可能会停止。
并且,就底层的干部队伍而言,工作确实消耗太大。
就说一个当地干部给我举的例子:与宗教改革相结合的“厕所革命”,就在一些乡村推行得非常困难。
许多上了岁数的老一辈少数民族同胞对政策相当抵触,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些宗教信仰元素,具体我也不太懂,说是,如厕时的“方向”都十分讲究.…总之,很抗拒村委会、扶贫办等对家里厕所的净化改造,还是坚持用传统旱厕,导致环境污化难以根治。
这种事情不胜枚举,我写下来一句话就带过了,但对于基层的同志们而言这是他们日复一日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走烂脚皮要去攻克的几乎攻克不下的难题..
我这次见到的其中一对村镇干部同志,95后夫妻俩,四川人,其中女方在2018年时都已经考上选调生了,但竟然毅然决然怀揣着一腔热血来到千里之外黄沙漫天的喀什农村做驻村干部——真的是「一腔热血」,整个对话聊下来我完全是泪目的状态.
这俩人平均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几乎全年7×24,来到所驻村镇村委会六年间就没出过所在县城,他们自己都自嘲:“新疆这么美,可我们六年哪都没去过…”
他们说这些的时候,我当时一下子就想到了此前嘉峪关事件的那个货..人与人的差距啊。
而且,根据其同乡村民(都是少数民族)的沟通了解以及切身接触,我能强烈感受到这对同志其实“个性异常”,是典型的新时代95后性格:刚硬,正直,不趋炎附势,讨厌官场爹味主义。
当年他们来到村里工作时,当地领导曾要求他们跟随新人干部一同“宣誓念口号”,俩人就极为反感,直接表示“这是形式主义”、“我们来这里是做事的,不是开会浪费生命的”….
这一点让我极为欣赏和敬佩。
过去太多年我们应已了然,那些热衷形式主义的领导往往“扛着红旗反红旗”。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体制内干部,明明吃着皇粮,却张口闭口对组织和体制的怨言….
但是这对青年夫妻干部,性格刚烈,不喜繁文缛节,可是一谈到党和事业,实质满满的信仰感和自信力。
特别是干起活来,尤其是帮扶少数民族产业致富、落实党的基层宗教政策,这对青年同志简直是日夜兼程,经常大半夜起来去村民家里检修设备,或是解决各类纠纷杂事。
说到“纠纷”“杂事”,这次我在走访过程中还领略到了一个让我没想到的现象:直至今时今日,传统宗教思想对女性的禁锢还是存在,尽管相比于十几年前已大有改观,但仍旧严重。
这次和一位村镇干部同桌谈聊的,还有一对“汉维夫妻”,男方是陕西人(汉族,95年),女方是喀什维吾尔族人(00年),两人是在内地相识相恋又成家的——之所以能在内地相识,是因为这位女孩得益于我国特色的“内职班”、“内高班”政策,就是鼓励和吸引新疆少数民族孩子去内地上学或参与技术培训。
这项政策的实际好处无需多言,深度扩宽边疆年轻人的眼界、帮助他们融入内地现代化生活,这对于边疆地区的去极端化工作善莫大焉。
但是这对“通婚夫妇”(其实“通婚”这词现在在边疆不太兴说,也是为了消除民族隔阂)在领证时遇到了女孩子家庭内部的强大阻力,父母强烈反对她嫁给汉族人,更反对她离开家庭去外面工作生活..
她丈夫颇为无奈的告诉我:“目前,许多思想传统的、深受宗教影响的老一辈家庭,仍然会把女儿视作一种‘财产’,视女儿离开家庭为一种‘背叛’。所以他们会很反对女儿和外界接触,尤其反对嫁给汉族男人.”
但这位女孩非常坚定的和我说:“现在像我这样的年轻维族女孩,其实很向往外面,而且我们特别欢迎内地来的汉族干部,他们能改造这里的氛围,带来新思想,帮助我们这些维族女孩上学、工作、结婚。”
而这对“汉维夫妇”今年能够领证,当地的村委会也是下了大功夫,几乎是全天候家访,做女方父母亲戚的工作….这块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真的不用多书,各位可想而知。加微信daizongdai2021进大佬文集圈看大V文章
像这样细小入微的工作、细如沙粒尘埃一般的乡村案例,过去十年时间内,正是它们汇聚成了广袤的沙漠。
偌大全疆,呈现在今天我们眼前的“旧貌换新颜”,这背后都是一个个舍名忘利的基层干部(特别是近十年大批量的内地援疆干部)用生命在奉献青春——真的是「用生命」,我一点没有夸张!因答应过受访者不在公共社交平台发布,有些听闻到的事我在这里没法写(涉及反恐),但这些基层干部真的是「用生命」在完成党和人民的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吧:“…….这些事我根本没法和我父母说,否则他们跟我拼了老命也得把我拽回去.”
今天的新疆,从东入西,从北至南,这么说吧,我进疆这么久以来就没有看到一个女性戴头巾、批罩袍,一个都没有!且今年恰是首府乌鲁木齐颁布《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十周年。
对比我们在进疆之前走过的甘肃、宁夏(“男帽女袍”随处可见),新疆的“宗教中国化”工作其成效肉眼可见。
包括清真寺数量的减少、建筑结构的重建重修都变化显著,这也是去极端化工程的核心要务之一。
这里再说一个走访过程中我听到的基层事例:有一个村,过去村里的清真寺垄断了整个村的水源,寺就建在水源的上游,这等于是控制了全村的生活,阿訇的能量与势力在当地远远大于村支书,基层党的领导名存实亡..
而扶贫大业启动后,扶贫+扫黑+反腐+反恐,四只拳头一齐出击拳拳到肉,村委会的同志们不分昼夜给村里家家户户通水、安装水龙头,一遍遍教育他们:“水是大自然‘给’的,是党‘通’的,是你们自己‘接’的——总之,和真主无关!”
而原清真寺霸占的水源,改成了农塘,成了产业兴村的一部分。
如今走在新疆各处,真的是扑面而来欣欣向荣的感觉,目之所及均是红色标语,小学、初中、高中处处展示着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